探花视频

当前位置: 探花视频 > 探花视频要闻 > 正文

讲座回顾 | 蒋林:“学会用直播去表达”

【发布日期:2021-05-21】  作者:     点击数: 

“直播前最好的准备,就是忘掉上一场的报道。”

2021年5月18日晚,受探花视频 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林用线上的方式为探花视频 师生带来关于出镜记者直播报道能力培养的主题讲座。

“不要用背稿的方式去做直播。”在讲座开场,蒋林便向同学们提出,做好出镜记者应该锻炼直播思维、直播心态与语态,在直播思维中加强对新闻的理解和认识。做新闻应“始终考虑一流问题,把握时代的脉动”,蒋林引用著名新闻教育家甘惜分先生的话,鼓励同学们多思考优质问题,生产一流内容。

面对无数新闻现场,出镜记者应该如何快速调整,用最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的直播连线?蒋林指出,应在每次报道结束后就离开现场,回到原点,用积极的心态迎接下一次的挑战,“出镜记者要有自我生产弹药的能力,不要依赖别人写稿。要逼着自己一边思考一边表达。”

日常生活中十分幽默的蒋林结合自己直播报道查尔干湖冬捕的案例,建议同学们报道时用“百分之七十的认真”和“百分之三十认真地玩”相互融合,根据报道的不同类型和题材找到和观众的共鸣,“开口即合理,在现场要快速建构报道的逻辑,就像珍珠项链一样,把有价值的内容串连起来。”

蒋林被网民们称作“现场报道的教科书”“国内突发事件直播报道中的最强者”。他参加过雅安地震、“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故、天津港8.12爆炸事故、川航3U8633备降事件等多起重大事件的现场连线,理性客观而不失人文关怀。

“直播是可以练出来的。”蒋林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练就直播报道能力的秘诀,同时提出直播报道通常经历的四个阶段:顺、畅、缓、急。

“顺”是出镜记者的第一重境界,要求能够把内容完整的说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写完整的稿子,锻炼自我的直播能力。“畅”是出镜记者的第二重境界,自己做完报道后能够令自己、令观众都满意,把逻辑梳理清楚,让观众理清事实。“缓”是出镜记者的第三重境界,要在报道中注重整体节奏,尽量做到有韵律感。“急”是出镜记者的第四重境界,要在紧急、突发事件的有限报道时间里,采用“信息团”方式,在输出大密度的信息量,将访前框架通过口语进行再造和组合,满足观众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蒋林也指出了直播报道记者应具有更高的水准,即“缺”。认清自身的不完美,学会和自身以及报道中的“缺憾”相处,“读懂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具有平衡自我的能力”,这样才能用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的挑战。

在讲座的尾声,蒋林老师也围绕着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勇敢、理性地发声,如何进行综合思维的学习和锻炼,如何用现场细节表达自己的态度等问题,与师生进行了互动。

讲座结尾,探花视频 张爱凤副院长进行了总结:“蒋林老师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在现场报道中,都体现出真诚、平等的心态和语态;对于自己的职业,蒋老师既能入乎其内,深入思考专业精神,又能出乎其外,思考职业发展中人生的成长。”张爱凤副院长勉励新闻传媒学子要“志存高远,承担起新闻人发现报道真相、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