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暨南大学探花视频
刘涛教授莅临探花视频
开展题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的讲座。学院党委书记李雁、院长田秋生教授、副院长张爱凤教授及部分专任教师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刘涛教授首先从“四新”背景下卓越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入手,认为课程思政既是服务国家大局又是学科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他的讲座从五个部分展开,即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基本理念、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政与专业深度融合的主题实践以及课程思政大赛的建议。他分享了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知识体系的经验,强调课程思政和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课程思政本身就是立德树人和新闻专业学生专业价值坐标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座现场

在如何融入问题上,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初期就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定位、属性、目标等问题是保证课程思政能够融入课堂的关键因素。课程思政不是刻板的政治课,不能生硬地灌输政治文件,而是要以思政的逻辑来组织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例如,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既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也是亟需新闻传播专业去回应的现实关照落点,这就要求我们基于专业知识打造一个全场景的课程思政总体架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全空间、全课程和全链条的教学方式,将课程思政无痕迹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完整过程中。他分享了暨南大学探花视频
大量的教学案例,例如课堂空间、线上空间、特训空间和实践空间四大学习空间的融入,从资源建设、教学组织、课堂教学、项目实践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思考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运用混合式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以及虚拟仿真课程等各种教学形式完成对学生从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到能力培养的全方位训练。他还列举了暨南大学探花视频
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实践经验,比如紧跟时代问题展开社会调研项目并形成成果、硕博研究生下基层助力县级融媒体平台建设、通过新闻故事揭开社会痛点、开发新闻游戏帮助用户应对现实困境等,通过这些新闻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使命感。

在融入的具体方式上,刘涛教授认为,教学方案的改革十分重要,可以从部校共建、师生互促、校媒协同、内外联培、思政创新、评建创优等方面重新进行教学方案的总体设计。特别是思政创新部分,要着重打造教学实践体系,将思政作为顶层设计部分贯穿到新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采访调查能力、新闻叙事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和融合报道能力的五个知识模块中,通过实践作品丛书设计、与媒体合作设置专版专栏刊发学生作品、增加对社会调研项目的投入等方式,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产出优质的新闻作品。
对于思政与专业的深度融合,刘涛教授指出需要通过社会现场的教与学将思政主题实践和社会主题实践融合到一起,引导学生立足于时代,回应国家社会的重大议题,让作品产生实际的影响力。而在具体的技术层面,既要立足于新闻采写基本功的训练,又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实验来回应教学中的痛点,例如运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建立一系列的场景,让师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完成教与学,帮助学生完成对原来现实中无法亲身实践的教学环节例如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卧底调查等抽象知识的理解。最后,刘涛教授还就课程思政参赛项目和作品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在交流环节中,刘教授一一回答了在场教师的提问,共同探讨如何调动教师们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提炼课程思政的核心、兼顾科研与教学等多方面的问题。副院长张爱凤教授高度评价了刘涛教授的讲座内容,认为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是一种“触及灵魂的震撼”。